PaaS迎來爆發風口,未來發展前景可期
時間: 2018-12-25來源: 怡海軟件
2018年已經接近尾聲,PaaS經過懵懂的2015年,覺醒的2016年,試水的2017年,在今年迎來第一個小高潮。
PaaS(Platform-as-a-Service,平臺即服務)是將數據庫、開發工具和其他支持應用服務的組件整合為一個平臺作為服務提供給開發者,從而使得開發者無需關注應用程序運行和維護時所需要的資源,用戶遠程使用開發者開發的應用軟件。作為云計算模型中的能力層,PaaS可以幫助企業更好地將業務與IT融為一體,從而也成為傳統企業數字化轉型,進行架構升級的必然選擇。
PaaS是當前云計算增長更快的細分市場
當前全球云計算三種交付模式中,PaaS份額較小,但增速更快。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云計算產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全球PaaS市場規模為12億美元。2014年全球PaaS市場規模超33億美元。到了2016年全球PaaS市場規模快速增長至90億美元。截止到2017年全球PaaS市場規模已經突破100億美元,達到了114億美元,同比增長26.7%。
PaaS服務與開發過程中的需求密切相關,細分領域眾多。從部署的角度可分為數據庫服務、應用開發、應用基礎架構、中間件服務,其中APaaS、IPaaS占比較大。
云計算服務交付模式主要有IaaS、PaaS、SaaS三類
IaaS(Infrastructure-as-a-Service,基礎設施即服務)是指通過互聯網獲得計算、存儲資源,服務商不參與后續的操作系統、中間件及應用程序開發。
SaaS(Software-as-a-Service,軟件即服務)是指通過互聯網提供特定的軟件產品,服務商介入程度更深。而PaaS是指通過互聯網獲得軟件開發環境及中間件,服務商不參與后續的應用程序開發。
PaaS在云服務產業鏈中具備承上啟下作用。云服務產業鏈中,位于底部(產業鏈上游)的一層可以為其上面(產業鏈下游)的任何一層或者終端客戶提供服務。
2018年國內外PaaS市場發展現狀
目前國內外發展PaaS業務平臺企業大多具有行業優勢,例如Google、AWS和新浪則憑借其在互聯網領的壟斷地位將其業務縱向發展到PaaS云計算領域,而Microsoft、Oracle、IBM則憑借其軟件行業的領先地位橫向發展到PaaS云計算業務中,其他企業發展PaaS業務則較少。
據2017年全球PaaS市場份額比例統計情況來看,Salesforce、AWS、Microsoft、IBM是如今PaaS市場的4個領頭羊。分析海外PaaS四大龍頭,可以看到:
(1)均為平臺型PaaS,較強的綜合開發能力是其強項所在;
(2)上游IaaS、下游SaaS企業跨界具備天然優勢。
單看國內PaaS市場,由于我國云計算市場處于起步階段,PaaS細分市場份額較低。2014年我國PaaS市場規模僅為26億元,2017年市場規模達到54億元。
目前,國內平臺型PaaS主要以巨頭為主,以百度、新浪、阿里、京東為代表。阿里云位居第一且其在PaaS市場的地位難以撼動。其他PaaS服務商份額均很小,市場高度碎片化,目前有電信運營商、互聯網巨頭、傳統軟件企業、創業企業四類企業布局。
PaaS未來發展趨勢
1.業務量增長驅動更多PaaS部署:PaaS云計算技術將可提供靈活、可控、有效的業務支持,滿足企業不斷增長的業務發展需要。
2.IaaS提供商將涵蓋PaaS IT:為基礎架構提供交付的IaaS技術將逐漸成為一種市場領先的商業模式,為了區別于彼此,IaaS領頭羊將會整合一些中間件技術,或者PaaS提供商基于堆棧下層構建繞過它們。
3.公有PaaS將贏得中小企業市場:低廉的訂購價格和標準化的中間件服務解決方案將推動中小企業市場致力于公共PaaS。
4.私有PaaS將奪得大企業市場:大型企業勢必融入云端。但一應俱全的公共PaaS服務存在可靠性問題、安全風險和局限性問題,勢必會讓這些大企業熱衷于私有PaaS.企業云將基于私有PaaS中間件,并會尋求一種混合方式來實現。
5.開源PaaS平臺將蓬勃發展:隨著業務量增加,使得云架構迎來變革,從而出現高度定制化云環境的需求。大企業需要構建于中間件之上的云架構,而企業開發人員和CIO需要可擴展的開源PaaS IT.
6.開源PaaS平臺將通過Linux發行版擴展:對開源的PaaS技術而言,Linux解決方案將成為一種更強大的間接發行渠道。
7.PaaS與各大管理工具實現融合:與IaaS一樣,PaaS中間件提供商需要靈活有效才能生存下來。PaaS技術(包括開源技術和專有技術)會變得更具有擴展性,并且與Chef、Puppet和Juju等協調和配置管理工具進行融合。
雖然全球PaaS市場起步較晚,但其發展勢頭強勁。預計2018年全球PaaS市場規模將達142億美元,2020年全球PaaS市場規模將超200億美元,市場復合增長率將會達到1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