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熊猫体育官方网站

crm系統

免費試用400-821-5041


五大常見ERP實施風險及控制管理

時間: 2018-10-17來源: 怡海軟件

ERP系統

隨著企業競爭的日益加劇,一些企業紛紛投入巨資實施自己的ERP系統,以期通過系統的實施達到提高企業管理水平、提升企業經濟效益和競爭力的目的。在國外,企業通過ERP系統來固化若干年形成的出色生產管理實踐。而在國內,很多企業希望短時間內消化引進具有現代管理思想的ERP,這需要充分考慮實施的難度和風險 。怡海軟件依據多年來從事企業管理咨詢、商業應用軟件研發及實施經驗,與大家分享這5中常見的風險并提出相關控制措施,可供參考。

 

需求風險
一位業內人士透露,在他了解的一些失敗項目中,因為企業管理不規范透明,導致需求不明確,使ERP供應商在具體實施中備受困擾,以至項目無法繼續下去。

 

事實上,完整意義上的ERP需求分析不單指企業自前的需求。應該包括企業現有的、應該有的和未來發展需要有的一切需求。這樣充分的需求分析,能保證ERP軟件能在目前及接下來一段時間為企業經營管理提供幫助。

 

企業實施ERP軟件較合適的步驟是:“應該首先將企業管理體系和業務流程規范好,然后做出一個符合企業長遠發展目標的ERP系統需求分析,在這個基礎上選擇一個好的供應商,甄選合適軟件。

 

管理風險
ERP不僅是一種軟件技術,更是一種管理思想。很多已經準備上ERP系統的企業通常需要提醒才會意識到企業的管理模式和業務流程還處在舊的不甚科學的階段。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做出的ERP規劃和選擇,其效果必定要大打折扣。如果要將這個任務轉到ERP軟件實施過程中完成,則可能延長實施時間,并加大實施的風險,這也是許多ERP項目折戟沉沙的主要原因所在。

 

管理變革是一項艱巨而復雜的工程,一個較通用的管理變革公式是:變革功效=變革方案的質量*(領導層的支持度+廣大成員的認可程度)。盡管ERP系統項目并非都是高層管理提倡發起的,但是所有成功的ERP項目在一開始就得到了高層管理人員的支持和認可,需要哪一層高級管理者的支持取決于ERP軟件項目的范圍和規模。同時高層管理人員的承諾與支持對于流程團隊獲得基層管理人員的支持十分必要,而ERP實施成功離不開這些支持。

 

實施團隊風險
根據一些實施經驗表明,人是決定ERP系統實施成功與否的較為關鍵的因素。在一本由美國管理協會(American Manage一ment Assoeiation)出版的《如何購買信息技術》的書中,作者提供了一個幫助企業以合理的合同條款和公道的價格得到適用的信息技術的項目小組角色名單:

 

? 業務人員(使用人員):明確企業面臨的商業挑戰和機遇,確定供應商提供的軟件是否能有效地產生商業價值;
? 技術人員:了解技術上的其他有關選擇,證明產品適合于在公司的IT環境中運行、并使這些產品正常地運行起來;
? 財務人員:負責判斷一項交易是否具有成本效益,是否與公司的策略相一致;
? 談判人員:識破推銷商的銷售策略,盡可能達成更優惠的合同條款和價格協議;
? 行政管理人員:制定規則,監控實施情況。

 

ERP項目小組成員的素質及行動能力是保證項目順利進行的重要因素。 在ERP系統實施過程中,要充分發揮人的潛能,確保人力資源的協作、改變員工對變革的態度,建立起實施團隊、并通過對團隊的培訓、溝通、激勵、評估等措施與手段不斷提高團隊的激勵性和滿意度,實現1+1>2的團隊效果。

 

選擇風險
從實施企業的角度來看,來自ERP軟件供應商和咨詢服務商的風險都是一種選擇風險,也是企業控制外部風險的主要方式。目前在國內市場上的ERP系統主要有兩大類:由國外軟件廠商開發的系統和由國內軟件廠商開發的系統。

 

國外的ERP系統在一些發達國家已經經歷了一個較長的開發和使用階段,如SAP、Oracle等,因而在軟件功能對企業需求的滿足程度、系統的集成性、軟件的成熟性和穩定性上表現比較理想。但有部分人持有觀點:國外軟件存在本地化不夠的問題,對企業的內部管理基礎和數據基礎要求有些高、實施難度大、剛性強且費用也較昂貴。

 

國內的ERP軟件一般都是從財務軟件擴展而來,如用友、金蝶的ERP。在符合中國會計制度上占有一定優勢,但除財務核算以外,生產計劃和制造管理、訂單管理、分銷配送管理及集成化等方面的功能尚不夠完備,功能集成能力較差,對企業的普適性尚待提高。

 

企業在實施ERP系統前,需要立足于自己的實際需求和自己的實施能力之上,明確自己的業務需求到底是什么?想利用ERP解決的主要問題是什么?才能有效地控制軟件功能風險、軟件費用風險等。

 

合同風險
不可否認,為了獲取更大的利益,部分ERP系統供應商會在ERP合同上設置許多陷阱和地雷,缺乏識別ERP合同陷阱經驗的企業往往容易陷入其中。

 

這里分享一個典型案例:A企業和B企業同樣對某供應商提出質疑的,A企業一年后獲得訴訟和解,拿到了一定賠償,B企業的訴訟裁決至今述杳無音信。差別的原因可能在于B企業當時實施ERP的心情迫切,出于對供應商名氣和軟件的充分信任,以對方提供的“標準合同文本”確認了雙方的義務與責任。而A企業簽訂的則是經過雙方討論制定的詳細合同,并由A企業法制辦公室負責監督合同的履行清況,為訴訟提供了充足的支持。

 

因此,在合同中如何平衡好各自的權利與義務,對以后實施的成功與否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怡海軟件建議企業可實行這4條預防ERP合同陷阱的策略:
? 需要認真審查ERP系統供應商的合同履約能力;
? 嚴格審查合同條款;
? 增強合同風險防范意識;
? 明確合同的終止、變更與違約責任。

 

除了介紹的這幾種常見風險,在實施ERP系統過程中,還可能遇到的風險有:實施成本控制風險、時間和進度控制風險、二次發開風險、內部審計風險、金融風險等,運營和系統風險管理大約10幾年前在國外出現,主要是通過企業IT系統的優化,依托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體系,實現對IT系統實施的支持,包括:幫助企業選擇最合適的ERP軟件來滿足企業的需求;在ERP系統實施中,進行項目管理。對ERP項目的風險進行控制;ERP系統實施后,進行審計和評估。

 

作為企業管理信息化進程中重要的一項內容,ERP系統正逐步在企業中得到廣泛應用,但是,當我們關注其為企業帶來巨大的管理提升和經濟效益的同時,ERP的風險控制,也是不可忽視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