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心和技術Know how
時間: 2017-11-17來源: 檳子微報
今天的正題,今天談談好奇心和技術。這兩天北大學霸Cherry分兩次問了我兩個問題,都觸發了很好的結果和思考,讓大家都受益。
第一天是她在做Salesforce和Flexible Report集成項目中問了一個Pipeline的業務術語,說實話,盡管一直既做技術,又學業務,對Salesforce業務也了解一二,神馬Lead,Opportunity,Account都知道些,Pipeline也一直聽在耳邊,卻無法把每個詞的含義解釋得很確切。于是,外事問Google,內事問百度,雖然Google上不去,但還是成功滴百度到IT Pub上的帖子,聯想到我們做過的多個項目,立刻清楚的了解了這幾個業務術語。下班回到家,我仔細想了想,為啥我之前沒能很深入了解這些業務術語呢,確實有的聽過了很多遍了,其實百度下就能找到很好的答案,看來還是好奇心和求甚解的意愿不夠。
又過了兩天,學霸Cherry又遇到一個關于Cast Iron Live(云集成平臺,用于和Salesforce等Cloud應用集成,本身也是朵云,屬于iPaaS)如何把文件FTP到內網FTP Server的問題,其中涉及Secure Connector(Cast Iron Live的一個組件,用于Cast Iron Live和企業防火墻內On-Primise系統交互)和防火墻的技術問題。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大部分人一般能實現功能就OK了,一般不會去關心這么細。我大腦里搜索出當年研究Cast Iron Live的知識,并從微博上搜來當年發的帖子,用了一個讓人很難明白的方式解釋了下技術原理。Cast Iron Live這樣的云集成平臺當年還是個比較新的產品,在集成On-Premise系統和云應用時,和Informatica Cloud一樣都有一個Agent需要在企業網內來做端口轉換,當初我們在使用它的時候掌握了基本原理,也知道是咋用,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但我卻無法很好的給學霸講明白,汗。。。
面對學霸的強烈好奇心和打破砂鍋的決心,我拿Proxy來做比喻,都是為了解決內外網的網絡訪問問題,比如一個內網集成平臺,如果要訪問外網系統,可以通過Proxy實現防火墻的問題,但深入一想,還是不一樣,Proxy僅僅是Forward的功能,并不像是Secure Connector可以把IDOC,JMS,JDBC,FTP等各種端口統一轉換成HTTPs的443端口。我又拿PI的Integration Server和Adapter來比,可以Adapter單獨裝在DMZ區,Secure Connector就類似Adapter,可以通過IDOC,JMS,JDBC,FTP和外圍系統交互,然后轉化成HTTP端口和Integration Server交互。Secure Connector也是這樣,通過IDOC,JMS,JDBC,FTP等和內網系統交互,轉換成HTTPs端口和Cast Iron Live這朵云交互,原理是一樣的,只不過企業內外網掉了個方向。
解釋清楚Secure Connector這個Adapter的本質屬性,我自己忽然領悟到IT系統設計的一個更本質問題,系統應該盡可能解耦,將不同功能分成組件模塊,然后可以靈活部署,即可以集中式的Scale Up部署,也可以是Scale Out的分布式部署,當遇到Cloud和On-Premise這種內外網混合云的場景下需要解決防火墻問題時,這種靈活性就體現的更好。Secure Connector的本質就是因為存在公網和企業內網防火墻,Adapter部署在企業網內,Cast Iron Live部署在外網云上。
謝謝Cherry學霸的問題,很多時候,問題比答案更重要,希望小伙伴們有更多的好奇心,更多的好問題,我們大家一起成長。。。
PS: CRM軟件經常用到幾個術語解釋
銷售線索(lead):沒有經過驗證的,有待核實的銷售消息。
銷售機會(opportunity):經過核實、確認的線索,并且需要進入銷售跟蹤,即轉為機會。銷售線索向銷售機會的轉換需要質量評估和篩選的過程。業務員也可以對明確的購買需求直接建立銷售機會。
銷售管道(pipeline):銷售漏斗,機會由建立到最終成交這個過程中各種機會階段的匯總。
潛在客戶(prospect):沒有經過驗證的,有待核實的客戶信息。
客戶(account):經過核實過客戶信息的客戶,就轉為客戶。
ITPUB原帖
http://www.itpub.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972844&highlight
本文轉自檳子微報,檳子微信公眾號:mini_apple_newspap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