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隱私濫用何時才能真正停止?
時間: 2024-04-23來源: 怡海軟件
隨著消費者越來越多地采用數字技術,他們產生的數據為企業提供了提高消費者參與度的機會,但隨之而來的大數據殺熟、濫用人臉識別技術、過度索取權限等亂象也正在損害公眾的合法利益,這讓企業保護消費者數據安全成為責任。
這些數據包括位置跟蹤和個人身份信息,對企業來說價值很高。例如,許多企業利用數據更好地了解消費者的痛點和未滿足的需求。這些見解有助于開發新產品和服務,也有助于個性化廣告和營銷(目前全球數字廣告的消費約為3000億美元)。
消費者數據正在改變商業,企業有責任管理收集到的數據。為了解消費者對于數據收集、數據隱私、黑客攻擊、數據隱私法等事情的看法,麥肯錫在北美調查了1000名消費者。結果是:30%的消費者部署了廣告攔截軟件,阻止企業跟蹤自己的在線活動。87%的消費者表示,如果自己擔心該企業的數據安全措施,就不會與該企業做生意。71%的消費者表示,如果一家公司未經本人許可就泄露客戶的敏感數據,他們將停止與該公司開展業務。
數據隱私和數據安全這兩個詞雖然相互關聯,但不能互換。例如,不完善的隱私保護措施會導致安全漏洞,反之亦然。亞馬遜就曾因違反歐盟的GDPR法律而被罰款8.86億美元。字節跳動企業也曾因TikTok軟件對用戶信息的處理不當,而面臨英國和美國的禁令與法律訴訟。從這些事件我們可以看到安全漏洞是如何導致用戶的家庭住址、電話號碼、銀行信息等私人數據泄露的。
許多人都會告訴你黑客是危險的,企業需要加強自身防御來阻止黑客攻擊。但你很少聽到企業在客戶或訪問者不知情或未經同意的情況下,使用嵌入式代碼跟蹤其行為,這樣的做法是一個嚴重的問題。
個人或企業因濫用隱私權而付出的代價很難量化,更難的是確定誰有錯。我們都是罪犯的同謀嗎?換句話說,是市場順應了我們對便利的渴望,還是某些企業的惡意行為?這很難回答。也許正因如此,人們才會一直對數據隱私與網絡安全的區別感到困惑。了解兩者之間的主要區別,同時審視兩者之間的聯系,將有助于企業采取預防措施,避免數據隱私濫用,并最終在公眾認知的法庭上勝出。
什么是數據隱私?
數據隱私是數據安全的一個子集,它涉及如何管理用戶數據的在線收集和傳播。對于營銷人員、零售商和技術供應商來說,從用戶訪問的網站、點擊的廣告、搜索的內容,甚至是網購時鼠標在某件商品上停留的時間,都是有利可圖的信息。
他們可以利用這些數據有針對性地投放廣告、加強人工智能數據集、為營銷活動提供信息、吸引新客戶,以及更廣泛地預測消費者的行為。這不是一種新興做法,也不是一種小眾做法,盡管濫用的可能性很大,但它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受監管的。如果不能對基本的網絡隱私權達成共識,濫用和不信任將會繼續存在。
誰會受傷?
跟蹤用戶行為的網站cookie和嵌入式代碼都可被視為一種監控形式。在家里和辦公室里,連網的智能設備基本都裝有麥克風和攝像頭,而且許多設備始終處于開啟狀態。
在當今的商業環境中,擁有更多、更好的潛在客戶數據被視為一種競爭優勢。這些數據的高價值導致了跟蹤行為的激增,使得更多公司大肆收集毫無戒心的用戶的數據。如果企業為了中飽私囊而侵犯基本的隱私權,每個人都會受到傷害。
有人試圖停止跟蹤嗎?
有,也沒有。因為目前已有一些法規,如歐洲的GDPR就試圖明確哪些個人信息可以被合法收集、存儲和共享。《加州消費者隱私法案》(CCPA)也重新定義了加州消費者的數據權利,并完善了CCPA的部分規定。
不過,這些法規主要側重于同意、通知和透明度方面。例如,根據 GDPR,如果網站希望使用 cookies 跟蹤訪問者的行為,必須要先通知訪問者,征求其同意。為了真正實現數據隱私,我們需要重新思考數據經濟。企業需要從總體上消除跟蹤用戶的動機,而不再是偷偷摸摸地跟蹤用戶。
企業如何保護客戶隱私?
企業首先應該讓用戶了解公司及其軟件是如何收集數據的。此外,加密解決方案、多因素身份驗證和VPN等安全工具可以防范安全和隱私威脅。但在企業停止收集用戶隱私數據之前,黑客總能竊取到其他數據。因此企業要確保使用安全軟件,并配備專門的人員監控可疑活動,以預測攻擊和漏洞。
但是,如果企業真正重視數據隱私,就應該考慮刪除網站中的第三方跟蹤器。這似乎是一個激烈的步驟,可能會在短期內損害銷售額,但據我所知,這是企業領導者不僅能保護員工隱私,還能保護客戶和潛在客戶隱私的唯一萬無一失的方法。有關同意跟蹤和數據隱私的觀念正在發生變化,企業可以在法規正式出臺前,通過刪除跟蹤器等行為來實現差異化。
網絡數據源于技術,其本質卻關乎道德,我們正在走向一個真正關注企業社會責任的世界。今天,一些企業正積極地做正確的事并將其良好的價值觀傳達給消費者。互聯網科技的未來取決于參與數據生態系統的所有人。企業有權選擇將數據視為借來的財產,如果企業能夠更好地管理數據,那么,在贏得消費者信任的過程中,企業也將有機會獲得更大份額的用戶資源,從而使自身業務受益。